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92730.html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东部沿海城市,发病率更是接近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有趋势超越胃癌成为消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肠癌的治愈率已越来越高,即使是高龄、进展期的患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发病因素

大肠癌的发病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肠道溃疡、肠道息肉等,但目前造成患病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还是和饮食相关。

高脂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代谢可产生大肠癌的致病物,而食物纤维能稀释肠内残留物,促进排便,减少致癌物质和大肠黏膜接触的机会。

除了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平时可吃些粗粮,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此外适量的运动也可促进肠道排便。

早期肠癌的四大表现

早期肠癌的四大表现,有以下症状一定要小心,医院检查哟。

经常腹部绞痛

01

早期肠癌并发肠梗阻时,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便秘等现象。若是慢性梗阻,腹痛就会进行性加重,同时大便还会出现带血和黏液的情况,只要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腹部肿块

02

有些肿瘤会让腹部长起一个包块,或者肿瘤与腹部大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结成一个肿块。肿瘤的肿块一般形状边界不清楚,有疼痛,有些还可以随着肠管蠕动而活动。

消化道疾病

03

早期肠癌的患者,还会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并且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拉血样便、甚至是脓血粘液便。

其他症状

04

随着肿瘤扩散浸润加重,肿瘤表面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这个时候会出现明显的贫血、消瘦。

高危因素

大肠癌既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40岁;

长期吸烟喝酒;

肠息肉史;

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

血吸虫病、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

精神刺激史;

家族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

长期炎症性肠病史;

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上述占到一条者,就属高危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筛查。

筛查建议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预防建议

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

01

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

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的摄入量。

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

02

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大,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

03

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

04

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烟酒的摄入量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

05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

适当运动

06

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本文部分信息整理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关资质的医疗人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