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肝、食道、皮肤、胆囊、胃都会得癌,甚至还有喉癌、口腔癌、舌癌和鼻咽癌,似乎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照顾不周,都会惹来癌症。然而,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心脏肿瘤。心脏作为人体的“CPU”,难道它就不会得癌吗?
求真相:心脏为什么不得癌?
心脏,由心肌构成。人类的心肌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细胞:一类是构成心肌和心房的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收缩能力强,被称为工作心肌细胞。
而另一类,则特化成了特殊传导系统,用于产生和传导兴奋。心脏的搏动就是起源于这些细胞。心肌细胞被称为“终末分化细胞”,即这种细胞的寿命与人一样,从人出生后不再分裂增殖,数量保持不变。因此,心肌细胞的原发癌症极其罕见。
但是,几乎所有癌症到了晚期都会出现转移的情况,那么心脏会不会出现转移癌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主要因为心脏的特殊组成以及癌症的特性。
首先,和心脏的组织结构有关。
癌症就是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是由上皮组织化生来的,所以凡是有上皮组织的地方,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上皮组织覆盖着人体表面,也内衬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内表面,还是构成肝、肾、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的实质成分。所以这些组织器官易发生癌症。心脏中没有上皮组织,因为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而心肌细胞从人体出生后就不再分裂增值,所以心肌细胞很难出现癌变。
其次,和心脏的独特解剖位置有关。
心脏和血管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使其不易受到外界有害物质的直接侵袭。人们生活中面临的许多致癌物质都可能对鼻咽、口腔、食管、胃肠、肺、皮肤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引发恶性病变。比起这些每天接触有害物质的器官,深藏在躯体核心位置的心脏就难以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直接侵害。即使进入到血流的有害物质也能在经过肝脏、脾脏和肾脏时不断得到净化处理。这样一来,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也很难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再次,与心脏的功能有关。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无时不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不舍昼夜,从不停止。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泵站,因为流经心脏的血液永不停息,所以即使是转移中的恶性肿瘤细胞,也不宜在心脏中停留。
然而,也不是说心脏绝对没有肿瘤。有报道说,艾滋病患者心脏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都有所增高,后者甚至可以成为患者的直接死因。心脏本身也有良心肿瘤,如心腔粘液瘤等,也有来自横纹肌的肉瘤和转移性肿瘤。只是没有上皮组织化生而来的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心脏不容易得癌,但却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脏病。在我国心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远高于肿瘤疾病,是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保护心脏绿色不可掉以轻“心”!
涨姿势:肺部为什么容易得癌
有不容易得癌的器官,就有容易得癌的器官。在人体器官中,肺无疑是最容易得上癌症的。统计显示,肺癌已经连续十年霸占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榜首。在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那么,肺又为什么容易得癌呢?
首先,与肺结构和功能有关。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
可以说,肺是人体与外界联系最频繁、最紧密的内脏器官,频频受到外界的侵扰。在幼儿期,肺部发育不健全,小儿容易支气管炎、肺炎;气温骤降,天气变冷,成人容易得感冒;长期抽烟的人,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频繁受到损伤,大大增加了肺部细胞的癌变风险。
其次,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包括吸烟、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厨房油烟、职业粉尘等,共同促使肺癌成为“第一癌”。
国外有资料表明,大量吸烟是致肺癌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香烟燃烧后的烟雾中含有N-亚硝酸、苯、砷、多核香烃和芳香胺等多种致癌物,人体吸入后会在支气管分叉处积累,持续刺激支气管上皮,使上皮细胞增生,进而诱发未分化小细胞癌或鳞状上皮癌。
有研究报告指出,长期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肺癌几率高出10倍。如果吸烟量较大,患肺癌的几率更高。
长期处在污染环境中,也易诱发肺癌,如燃料燃烧、烹调和被动吸烟。资料表明,室内所用的煤所产生的煤烟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室外大环境也存在致癌物,如工业污气和二手烟。长期接触镭或铀等放射性物质,或致癌的化学物镍、砷、石油、石棉和芥子气等,都可诱发肺癌。
在饮食与营养方面,经常食用油炸、腌制食品,也会加大肺癌的可能。反之,多摄入新鲜的蔬果,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肺癌。
此外,遗传和心理因素增加肺癌风险。
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的人更容易患上肺癌,所以遗传因素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长期处于精神压抑、暴躁的不良情绪中,也会提高肺癌的发病率。
不同器官的患癌风险和致癌因素具有差异性,但在癌症预防上,却有许多相同策略。例如,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清淡饮食,多吃果蔬及白桦茸等抗癌营养。人到40岁以后,每年都应主动做一次防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将癌症变成慢性病,带癌长期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欲知产品更多详情请拨打--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