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立夏啦~终于过完各种传染和过敏高发的春季,麻麻们有没有松一口气?
然而夏天的潮湿和高温同样让不少疾病对宝宝虎视眈眈,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等等足够让家长头疼。
下面Mommy就盘点宝宝夏天最高发的3种疾病,帮麻麻们做好预防和护理的万全准备。
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指数★★★★★
高温也是细菌病毒的温床。交替的冷暖干湿差异刺激会让宝宝的呼吸道变得脆弱敏感。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广义的上感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常见症状
1.急性鼻炎
局部鼻咽部症状较重,如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咽痛等,全身症状轻或无。
可见咽部轻度充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一般5~7天多自愈。
2.流感
起病急,有传染性,症状易变,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
有畏寒、高热(39~40度),全身不适,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头痛、头昏、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少痰。
衰弱无力,面潮红,鼻咽部充血水肿,肺下部有少量杂音。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脓痰、铁锈痰、血痰、胸痛,病程3-5天。
3.咽炎型
以咽部炎症为主,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
4.疱疹性咽峡炎型
夏季高发型,常见于儿童;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7天;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溃疡,周围环绕红晕。
5.咽结膜热型
夏季高发型,最容易在游泳中传播;有咽痛,畏光,流泪,眼部发痒、发热等症状,病程约4-6天;咽腔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等体征。
◆如何护理
1.充分休息
休息有利于更快恢复。在这个时候不要外出,也不要长时间逗孩子玩,避免大量运动喊叫。
2.多喝水
大量饮水可以冲刷咽部的病毒细菌;同时能及时补充发热时消耗的热量、退热出汗丢失的水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随时喝。
3.保暖
过度捂汗容易造成高热抽风。较好的办法是用温水擦汗后换上干净衣物;休息时盖上一层薄被即可。
4.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没食欲,吃饭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时,清单易消化为原则:稀饭、汤羹类,也可放菠菜、肉末。
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苹果、猕猴桃),摄入充足维生素C抗病毒。
5.口鼻护理
孩子感冒后经常流鼻涕,鼻周及上唇又红又痛,可以用温水洗净口鼻并轻轻擦干,涂些软膏,以保持局部湿润。不要轻易使用鼻腔滴液或喷剂。
6.咳嗽的护理
感冒后因咳嗽影响入睡时,在孩子的枕头稍垫高,呈半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对咽部的刺激,减轻咳嗽。
◆预防要点
多锻炼身体,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抵抗力是避免疾病的根本;注意手卫生,吃东西前洗手;避免去人多拥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
合理使用空调,和室外气温不要落差太大,保持室内通风;对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积极治疗,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肠胃不适
感染指数★★★★
婴幼儿消化系统随着气温升高,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动力降低,由此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腹泻。
儿童夏季出现感染性腹泻机会比较多,比如痢疾,特别是6~9月,它的发病占全年痢疾发病的70%左右。
◆常见症状
1.腹泻
腹泻时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水分增多、大便变成水样、带有酸臭味。便秘:如果宝宝的便便又硬又小,带有血迹,便便时哭闹。
2.胀气
宝宝进食或哭闹时吸入空气,或因消化系统不完善而产生胃肠胀气。如果没及时帮宝宝拍嗝,可能会胃胀、胃发紧。
宝宝会不停的双脚踢腾、握拳和放屁,严重会影响睡眠。
3.吐奶
因为婴儿消化道还在发育,所以吐奶仅仅是宝宝在婴儿时期的表现。妈妈要分清生理性吐奶或病理性吐奶。
4.烦躁
宝宝烦躁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在吸收乳糖及牛奶蛋白时生成过多的气体,可能会出现腹痛。
◆怎么护理
1.及时补水
拉肚子麻麻首先要想到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首选凉白开,原则是少量多次。如果没有呕吐,继续喂母乳或配方奶。
如果有脱水现象,医院。医生会根据宝宝脱水的程度,给宝宝口服补液盐,要按照医嘱调配浓度。
2.不乱吃止泻药
宝宝拉肚子时不要给宝宝喝有甜味的饮料,如可乐、糖水。饮料中的糖会加重拉肚子程度。也不要擅自给宝宝服用止泻药,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
3.合理饮食
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医生都建议拉肚子时继续吃,但量要减少。米饭、面包、婴儿谷类食品以及瘦肉、水果和蔬菜,都可以吃。
如果宝宝没胃口,先保证多喝水,腹泻症状好了他的食欲就会恢复的。在拉肚子期间不要尝试之前没有吃过的食物。
4.多安抚宝宝
宝宝拉肚子时会不舒服,尽量多抱抱他,陪他玩玩具。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给宝宝洗屁股,保持干燥,避免产生红屁股。
◆预防要点
注意饮食卫生,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保持饮用水洁净,孩子家长都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出生后最初数月内保持。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细菌的作用。
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配方奶严格按照比例冲调,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宝宝尽量少吃不吃隔夜菜、熟食等容易细菌滋生的食物。
手足口
感染指数★★★★
进入五月,宝宝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往往是一个宝宝得病,迅速蔓延到全班。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孩子,传染性极强,5、6、7三个月为高发期。
◆常见症状
1.连续发热
手足口病一般伴有发热,有的妈妈因此会把早期病症当成是感冒。连续发热3日以上是手足口病的判断条件之一。
2.嘴里长疱疹
嘴里长出小疱疹、小溃疡,妈妈可以让宝宝张开嘴用手电筒进行检查。宝宝因为嘴里不舒服还会有不想吃东西,睡觉流口水的情况。
3.手脚长疱疹
除了口腔疱疹,最明显的地方还有手脚,尤其是手掌心和脚掌心位置。同样用电筒照射怀疑部位进行检查。通常是米粒大的小水泡或者一片小红点。
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医院,并在确诊排除前停止一切与同龄小朋友的接触。
◆怎么护理
1.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
最好是温水,帮助退烧排出病毒,还有清洁口腔的作用。
2.饮食
多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如妈妈做的爱心稀饭,牛奶,蒸蛋;不吃调味过重的食物。需要注意,过冷过热的食物也会诱发疱疹发作,引起不适。
3.疱疹
首先把宝宝平时穿的衣服都彻底清洗一遍,保持清洁干爽;疱疹可以用图中配方自制的药糊来涂抹。
给确诊的宝宝剪指甲,防止抓破进一步加重疱疹。手脚上的疱疹初期不严重时可以涂炉甘石;严重或者出现抓破溃烂涂几丁糖液体。
4.消毒
宝宝之前接触的物品很有可能已经携带了病毒!为了防止二次感染要记得将所有物品彻底消毒:用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
◆预防要点
一句话: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和生病的宝宝接触,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扫我,育儿soeasy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