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过程中,有一种现象,称作穿刺孔转移(port-sitmtastass,PSM)即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穿刺引发了肿瘤转移现象。

穿刺活检的操作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病人和家属对穿刺了解不多,甚至存在一些诸如穿刺活检会引起肿瘤播散的担心和误解。实际上,穿刺活检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医疗操作,医生会在权衡病人的获益和风险后进行。

为什么要穿刺活检?

活检是从身体中取出一块组织或细胞样品的手术,以便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如果患者有某些异常体征和症状,或者如果医生对诊断有疑问,患者可能被建议接受活检,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癌症或其他状况。

虽然影像检查,例如X射线,有助于检测异常的结节或肿块等,但仅依靠它们不能区分癌细胞与非癌细胞。对于大多数癌症,病理诊断是鉴别是否换上癌症的金标准,患者只有进行穿刺活检以收集细胞做更仔细的检查后才能获得病理诊断。

患者可能会对即将接受的活检感到紧张。了解活检,以及活检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需要接受活检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

主要的活检类型

根据获得组织的困难程度,活检差异性很大。医学上用“侵入性”来描述活检。

发现病变就诊后,可以进行微创活检(例如,大多数皮肤活检)。注射少量麻醉药可以使该手术几乎无痛。更多的侵医院和手术中心进行。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予镇静和止痛药物以减少任何的不适。患者可能会有几天感到活检部位的疼痛。如果活检部位疼痛显著,医生可以开出适当的止痛药。

1、骨髓活检

如果血液检测到异常,或医生怀疑癌症来自或转移到了患者的骨髓,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骨髓活检。

骨髓是在人体内一些较大的骨头内的海绵状物质,骨髓生产血细胞。分析骨髓样本能够发现什么导致了你的血液出现了问题。

骨髓活检通常用于诊断各种血液问题—非癌性和癌性的—包括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也可以检测从其他部位开始并转移到骨髓的癌症。

骨髓活检时,医生使用长针从患者的髋骨背部抽取骨髓样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从患者身体中的其他骨骼抽取活检骨髓。患者在骨髓活检前接受局部麻醉,以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适。

2、内镜活检

在内窥镜检查时,医生使用一根细的、柔性的管子(内窥镜),管子末端装有灯用来观察身体内部的结构。用特殊工具通过管子来取得待分析的小块样本组织。

患者接受什么类型的内窥镜活检取决于可疑区域的位置。在内窥镜活检中使用的管子可以通过你的嘴、直肠、尿道或皮肤的小切口。内窥镜活检程序的例子包括用于从膀胱内部获取组织的膀胱镜检查、用于从肺内获取组织的支气管镜检查、用于从结肠内部获取组织的结肠镜检查。

根据患者接受的内窥镜活检的类型,患者可能在手术前接受镇静剂或麻醉剂。

3、针刺活检

在针刺活检时,医生使用特殊的针从疑似区域获得细胞。

针刺活检经常用于医生可以触及感觉到的肿瘤,例如可疑的乳房肿块和胀大的淋巴结。当与影像检查(例如X射线)结合时,针活检可从不能触及的体内深部的可疑区域获取细胞。

针刺活检手术包括:

细针抽吸。在细针抽吸时,将长而细的针插入可疑区域。使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和细胞用于分析。

空心针针活检。在进行粗针活检的时候,使用尖端具有切割功能的较大的针以从可疑区域取出一管组织。

真空辅助活检。在真空辅助活检时,抽吸装置增大了通过针抽取的液体和细胞的量。这可以减少针必须插入以获取足够样本的次数。

图像引导活检。图像引导活检结合影像检查和针刺活检,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

图像引导的活检使得医生可以穿刺不能触及的可疑区域,例如肝脏、肺或前列腺的异常。使用实时图像,医生可以确保针到达正确的位置。

患者将接受局部麻醉以麻醉活检的区域以减少疼痛。

4、皮肤活检

皮肤活检从身体表面获取细胞。皮肤活检最常用于诊断皮肤状况,包括黑素瘤和其他癌症。患者接受什么类型的皮肤活检取决于可疑的癌症类型和可疑细胞的程度。

皮肤活检手术类型包括:

刮取活检。在刮取活检时,医生使用类似于剃刀的工具刮擦皮肤的表面。

钻孔活检。在钻孔活检时,医生使用圆形工具来获取皮肤较深层的一小部分。

切开式活检。在切开式活检时,医生使用手术刀切取小部分皮肤。是否进行缝合以闭合活检部位取决于切除的皮肤的量。

切除活检。在切除活检时,医生切除整个肿块或整块异常皮肤区域。你可能需要接受缝合以闭合活检部位。

患者在手术前将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检部位。

5、手术活检

如果疑似细胞不能用其他活检方式获得或如果其他活检结果无效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手术活检。

在手术活检时,外科医生从患者的皮肤切口进入可疑的细胞区域。手术活检的例子包括为了诊断可能存在的乳腺癌而切除乳房肿块的手术,以及为了诊断可能存在的淋巴瘤切除淋巴结的手术。

手术活检可用于切除部分异常区域的细胞(切取活检)。或者可以使用手术活检切除整个区域的异常细胞(切除活检)。

患者可能接受局部麻醉用以麻醉活检部位。一些手术活检需要全身麻醉,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意识。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后留院观察。

活检标本处理和病理报告

组织标本在采集和保存后将被送到病理医生处。病理医生是负责诊断组织样本和进行其他测试的专科医生。样本可以被化学处理或冷冻并切成非常薄的切片。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通过染色增强对比度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病理医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类型、形状和内在的活性来诊断肿瘤或其他疾病。

活检的结果将以病理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医生和患者,有助于医生确定细胞是否是癌性的。如果细胞是癌性的,活检结果可以告诉医生癌症起源—即癌症的类型。

活检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癌症的侵袭性——也就是癌症的级别。等级通常表示为1至4的数字,这是由癌细胞在显微镜下显示的情况来确定。

低级(1级)癌症通常是最不具侵袭性的,高级别(4级)癌症通常是最具侵袭性的。此信息可能有助于指导治疗选择。对癌细胞的其他特殊测试也可以帮助指导治疗选择。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病理报告的信息,可点击阅读一文读懂肺癌病理报告。

穿刺活检的并发症

穿刺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很显然与活检的解剖部位有关,临床医生应该熟悉最常进行的活检的主要并发症。

气胸是经皮肺活检常遇到的并发症之一。年Richardson等人对英国肺穿刺的调查显示,在例记录的活检样本中,气胸的总体发生率约为20%,其中咯血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和0.15%。出血是经皮肝穿刺活检后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出血对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影响的例活检中有1例发生,而严重出血导致需要输血,或手术和介入止血的情况在每2至1万例中会发生一例。Lan等人在年公布了经皮肾活检穿刺的综述,尽管在接受CT引导的肾活检穿刺后85%的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但只有1-2%的患者需要住院或输血。

穿刺活检会引起癌症的扩散和转移吗?

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证明,穿刺活检不会引起癌症的远处扩散和转移。然而,穿刺由于以下原因,会造成肿瘤沿着穿刺道种植和播种。

使用经皮通路到达目标病变需要将针穿过许多组织层面;最初通过皮肤,然后通过中间的组织,其解剖结构通常包括皮下脂肪,筋膜层,胸膜和肌肉。显然,要穿刺的病变位置决定了必须穿过的正常组织的数量。活检中恶性细胞沿着针管发生沉积时,肿瘤播种就会发生。种植会发生在器官内或针道通过的组织内。同轴技术通过从针道中隔绝取出穿刺标本,能降低针道播种的风险。

肿瘤播种的可能性

对肺结节的穿刺:日本对近10,例经皮肺活检的研究发现了6例肿瘤细胞沿着针道(0.%)植入的病例。

胸膜恶性肿瘤:Agarwal等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间皮瘤患者针道播种的发生率为4%,而手术活检播种的发生率为22%。

肝癌的穿刺:这表明肿瘤播种的总发生率在0.-0.%之间。

肝内病变的穿刺:总体而言,在HCC的背景下,肿瘤播种的风险看起来可能被夸大了,多个研究表明播种的发生率与在经皮肺活检中的发生率相似。

肾:Hrts等对经皮肾活检穿刺的综述指出,肾活检的播种风险预计小于0.01%。

乳腺:在22%的(例中的例)患者中检测到恶性细胞的针道播种。(穿刺活检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连同针道所在的乳腺部分会被手术一并切除。

穿刺孔转移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腹腔镜技术治疗癌症的过程。

————腹腔镜技术——————什么是腹腔镜技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

简单的说,就是手术的时候,用一个探头插进腹腔用于采集图像投放到显示器上,然后医生根据图像来进行手术。

由于腹腔镜技术使得医生的操控性提高了很多,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推广,基本上现在很多腹部手术都是采取腹腔镜办法。

———穿刺孔转移———

癌症三大治疗方法:切除,放疗和化疗,其中,切除是最基本的一种物理办法。

(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迷信切除,认为切除最彻底,或者相比于药物和辐射,更安全,结果造成国内肿瘤治疗中的切除为主思想。事实上,这三者并没有存在本质的优劣差别,而是适应的区别,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办法)

我们知道腹部是人体脏器的最集中的地方,事实上,也是癌症最高发的部位。胆囊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肝癌等均发生在腹部,因此,不少医生采取了腹腔镜技术对癌症就行手术治疗。

然而,由于癌症的特殊性,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引发了癌细胞的扩散,因此,腹腔镜办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争议很大。

最早是年,Dobront等在年报道了首例手术转移案例,该晚期卵巢癌并腹水患者在腹腔镜探查2周后出现了PSM。

后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发现了这种手术引发的转移现象。

目前认为,腹腔镜技术引发的穿刺孔转移比例大概是0.6%~21.0%。这是一个穿刺孔转移的案例报道

胆管癌穿刺引发的腹腔多发性转移。

为什么会发生穿刺孔转移?

原因如下

1,癌细胞被手术器械带过去。

这个应该是一个常见原因。毕竟手术过程中,手术刀擦过某些脏器是必然的,特别是有些脏器和其他脏器连接太紧密,手术器械碰到病发器官和临近器官的可能性极大。

2,血液的缘故。

这个应该是PSM的主要原因,人体的毛细血管系统对于癌细胞的转移至关重要。而手术过程中引发的出血,必然会导致部分肿瘤细胞随着血液扩散,而普通扩散在血管内进行,手术的时候,则直接破裂导致腹腔会出现血液外泄。

3,气流问题

包括烟囱效应,气化、腹部压力和二氧化碳等缘故,引发癌细胞扩散。

———一些讨论————

上面提到了穿刺孔转移现象。

然而我们知道,癌细胞的转移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至少,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没有搞清楚癌细胞是何时转移,转移偏好性以及转移后的现象。

参考内容:癌细胞发展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李雷的回答文中李雷指出目前一种主流的转移理论:去分化后转移由于各个组织差异巨大,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很容易被杀死,而且即使过去,也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

正常的人,体内的癌细胞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早期先是在某个部位发展,等到发展的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往外拓展殖民地,俗称转移。最后全身性的癌症爆发,就是晚期了。当然,也有人认为癌症早期就开始转移了。大家知道身体各个组织事实上差异不小,那么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很容易被杀死,所以癌细胞必须变变变,最后变成新的组织癌细胞(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是两种细胞类型)。而这个转移过程,一般会涉及到去分化,即细胞看起来恢复了正常状态,甚至有点像干细胞,但事实上,它的内心是邪恶的,它会进一步分化成为其他的癌细胞。打个比方,人体的每个组织细胞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分化的结果,所以你不能把肺移植到肝。那么二者如何判断呢?就是细胞识别,通常是细胞信号,即两种细胞具有各自的细胞信号,对不上,就不识别。比如,肝癌细胞A随着血液流动去外地殖民,跑到了肺部,想殖民,二者对话:肺说,口令错误,杀他呀的,于是派出免疫大军,把肝癌细胞杀死了。那么下一次,肝癌细胞就学聪明了。它提前先把自己打扮一下,然后变成人畜无害的,然后找个肺细胞特色的衣服一批,变成了肺癌细胞,然后进去,就把肺给殖民了,办法之一就是去分化后再变(还有其他办法,比如劫持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转移并不容易!涉及到了去分化,信号识别等,这也是为什么穿刺孔现象并非是主流现象。

但是,不得不说,这依然存在!

另外,目前认为,一般出现穿刺孔转移,基本上代表癌症进入晚期了。

因为早期的癌细胞还没有进行到去分化过程,而一旦癌细胞进入了去分化阶段,事实上,穿刺孔不过是加速了转移而已,即使不进行穿刺,它也会沿着血液系统去进行转移。

如何最小化肿瘤种植的风险

建议到有大量病人的肿瘤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并且配备合格的细胞病理医生。穿刺的手术器械和图像引导设备也非常重要,能缩短穿刺的时间,并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穿刺的质量。

最后,对于癌症的一些建议1,尽量少的接触致癌物2,增强免疫能力

通过穿刺的办法去获取组织,必然涉及到了癌细胞的转移问题。

但是这是个必然的问题,因为要确证癌症,必须做细胞实验验证,否则,无论是markr还是影像学,依然只是表面判断。

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相信医生!

广告部分:

--------------------------

上海诺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ang氏活检穿刺针全国总代

-谭经理









































北京白癜风
济南白癜风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