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虫蚁也悄然开始出没

在长江以南地区,每年的6-8月

是蜱虫比较活跃的季节

这种毫不起眼的虫子不到一毫米

咬一口却有可能致命!

户外活动小心蜱虫出没

在我国,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多地均发生过蜱虫咬人事件。

"蜱虫"叮住了2岁女娃眼睑

浙江小朋友小楠(化名)平时喜欢钻到树林、草丛中玩耍,上周踏青回家,妈妈发现她的眼睛边上有个“异物”,医院检查。医生一看说是蜱虫,最后是给她用了“全麻”,并切下了2mm的眼睑处皮肤组织,才将蜱虫完整取下。

女白领被迫挖肉取虫

武汉市民胡女士小长假和同事去爬山,当晚她感觉后腰上有个圆圆的小包,大约有小指甲盖大小,她请同事帮忙瞧瞧,同事看了说“是黑痣”。回家后,她让老公用手电筒看,竟然发现“这东西是活的”,胡女士吓得差点晕倒。

后经医生检查确认,这颗活的“黑痣”就是蜱虫。蜱虫的头部和两只“脚”已经深深埋入她的皮肤,周围的皮肤组织已经出现感染和红肿,如果放任不管它会越钻越深。胡女士不得不通过手术,挖除部分感染组织。

一起了解蜱虫小常识

专家介绍,蜱虫多在春、夏、秋季活动,一般从4月持续至10月间。蜱虫属于吸血类的昆虫,通常会在叮咬、吸血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人。

不吸血时,蜱虫小的像干瘪的绿豆一样大,甚至小如米粒;吸饱血液后,它就能饱满得像黄豆,甚至大如指甲盖。

哪些人易招惹蜱虫

在南方地区,蜱虫病在6—10月份发病率最高,因天气闷热,又接连降雨,引起了蜱螨扩散,一些人在草丛戏耍时,衣着较单薄,易被蜱虫袭击。

资料显示,常遛狗的人、爱钓鱼的人、喜欢野外游玩的人、儿童更易招惹蜱虫。

被蜱虫叮咬后会怎样

为何这个小虫子这么“凶猛”?

就得先说说另一位主角

——蜱虫病东方体

蜱虫病东方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常居住在鼠类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

恙虫一生只在幼虫期叮咬一次

要么咬宿主动物(鼠)

要么“咬人”

那么,咬人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世彪介绍,蜱虫极小,人被咬后不痛不痒,往往被忽视。

蜱虫叮咬人时,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

此外,有些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它的潜伏期又长达4~21天,一旦过了潜伏期,发病速度就很快,体温可能在2~8天内迅速升到39.5℃~40.5℃,,甚至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脏器衰竭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情况①:被“健康”蜱虫咬

被不携带蜱虫病东方体的恙虫叮咬之后,会出现一些轻微症状,例如被咬部位的皮肤有皮疹、皮炎等,通过消炎、止痒等即可治愈。

情况②:被“不健康”恙虫咬

被携带蜱虫病东方体的恙虫叮咬之后,病人会患上蜱虫病。出现下面的症状:

1.发热:通常是高热,体温可达38.5~41℃

2.皮疹:先是躯干散在性出现,后可蔓延至四肢。

3.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皮疹→水泡→黑褐色焦痂→脱落后形成溃疡。

4.淋巴结肿大:主要是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5.病情严重时,会有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

并非每个被蜱虫叮咬者都会得蜱虫病,患病者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叮咬人体的蜱螨体内有蜱虫立克次体(一种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较弱。

如何预防?

外出时

1.尽量避免在灌木丛边缘、草丛及河岸此类环境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

2.去草丛、河岸等地带游玩、工作的人,要穿长袖衣裤,并扎好袖口、领口和裤脚,身体裸露在外的部位,要涂擦蚊虫驱避剂;

3.在“危险区域”活动时,要时不时拍打衣物,可以抖落附着的蜱螨。

归家后

1.外出回家之后,要及时换衣服、洗澡,特别要注意清洗身体比较隐蔽的部位;

2.外出回家后如果出现发热,以及皮肤皮疹、焦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外出郊游史。

虽说蜱虫病很凶残

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

蜱虫病可防、可治

如果能及时查明原因,确认是蜱虫病,治疗并不难,有许多抗菌药物都可以治疗蜱虫病,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等,及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很快痊愈。

此外,接触了恙虫病人,并不会因此而感染蜱虫病

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邓爱萍主任医师提醒:

由于蜱虫病的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其他疾病比较相似,容易被人们忽略,耽误治疗,从而使得病情加剧,后果严重。

因此,如果在去了草丛等地方之后

出现了“蜱虫病症状”等身体不适

要及时就医

并且告诉医生之前去过哪里

方便医生尽快诊治

进入“毒五月”

其他毒虫不可不防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白殿疯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