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四川中医肿瘤------

自法然疗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如食物、空气、水、阳光、环境、睡眠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人体自身保持内外环境和自身环境平衡的能力,当人自身平衡破坏时,人的自身有自我恢复的能力,自然疗法正是这种依靠自身能力恢复平衡能力达到人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恢复到自我健康的能力。而中医自然疗法正是这种疗法的最好体现,通过运用中医自然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在我们就从《黄帝内经》这部经典著作对中医自然疗法治疗恶性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1理论来源于经典又对经典有所创新

《内经》有很多关于肿瘤的论述,如《灵枢经·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中有筋瘤、昔瘤、骨瘤、肉瘤等皆因。后《医学心悟·卷一·医门八法·论消法》曰:夫积者,成于五脏,推之不宜者也。聚者,成于六腑,推之则移者也。后《医宗金鉴》有“乳岩”记载,宋代东轩居士所著《卫济宝书》是一本外科专著,书中有“癌”字出现,其中卷七有“痈疽五发”之说:“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瘤”、“五曰痈”,难治之积的致病虚邪侵入人

体后,其停留之处往往与经络血脉有关,“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于孙脉或著络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普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洗,不可胜论”。

2癌症的共性在于“气结痰瘀”“癌毒内生”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易长难消,而又与一般疮疡不同,但有良性恶性之分,尤其是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性比较大。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目前除了人的头发外,其它所有的部位都发现肿瘤的存在,所以癌毒流注侵蚀能力非常强的,但是《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癌症的共性在于“气结痰瘀”“癌毒内生”,所以如果人体气血津液充足,脾胃肾气先后天之本稳固,气血通畅,痰湿瘀血就无从生,癌毒就无从生。所以预防恶性肿瘤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愉悦的心态,保护好自然环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而增强人体正气,癌毒病邪就无立身之地。

3中医自然疗法四大疗法

3.1扶正消积法

人之所以能完成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气血津液充足,脾胃功能正常,肾气稳固,所谓《素问·生气通天论》:“《内经》所云“治病必求于本”,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可以化血,血可以生气,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脾胃后天之本,肾藏精的功能需要后天之本脾胃的濡养,否则,脾虚痰湿内生,痰湿凝聚成癌块。故无论是益气养血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仙鹤草、熟地、鸡血藤,还是养阴生津药物麦冬、玄参、玉竹、百合、北沙参、枸杞子等,以及补肾培本药物如肉苁蓉、何首乌、山茱萸、补骨脂等,都有扶正消积作用。故《景岳全书·积聚》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有积聚之病,盖脾虚而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脾肾两虚不能胜邪,邪气横行于体内,形成肿瘤的病理产物痰湿毒瘀血热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扶正消积的抗癌药有确切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主要为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也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可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抑制致癌物质等。从而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3.2败毒排毒法的应用机制

癌瘤的发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外伤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这些致病因素在人体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积等多种“毒”毒聚成癌称为“癌毒”,是癌症致病的病理关键,在发病及病理演变过程中,癌毒贯穿于整个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始终,即使在病程后期,正虚邪盛。《诸病源候论》曰:“夫体虚受风热湿毒之气,则生疮。痒痛肿多汁,壮热,谓之恶疮。而湿毒气盛,体外虚内热,其疮渐增,经久不痤,为久恶疮。”故“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就是指出癌毒是由风邪、湿邪、毒邪造成,故只有去除这些毒邪,方可治疗癌症。治疗有破瘀、驱毒、攻积之功。正如金元时代的张子和所言:“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自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治疗当于体壮的早期癌症患者,使瘀化毒散,《儒门事亲·凡在下皆可下》:“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又只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菀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当癌症患者体质尚好,尚耐受攻伐时候,通过败毒排毒,可以是人体的痰湿瘀血热毒排到体外,促进癌症患者机体的康复。常用的“以毒攻毒”药物有:全蝎、娱蛤、天龙、地龙、鸦胆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等等,这类药物必须掌握剂量,长期应用防治蓄积性中毒。

3.3软坚散结法

恶性肿瘤其肿块密度比较高,质地比较硬,形态各异,多在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因肝郁、痰湿、瘀血、癌毒互结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产物等邪气各相结合而致,早在《灵枢·水胀篇》说“肠覃何如……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杯子状……按之坚。”软坚散结法是中医自然疗法的四大法之一,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明显。自《内经》以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鳖甲煎丸堪称是软坚散结法的鼻祖,后世多宗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医学心悟·卷一·医门八法·论消法》曰:“夫积者,成于五脏,推之不宜者也。聚者,成于六腑,推之则移者也。……医者以一消字视为泛常,而不知其变化曲折,较他法为尤难。”至清朝,软坚散结法的应用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加强,《药治通义》曰:砂、槟榔之于气积,干漆、鳖甲之于血积。皆是以软坚散结药为基础组方。为什么软坚散结法能够成为治疗肿瘤四大法之一,原因有二:一是气的功能能够升降出入,运行全身,调节各组织器官功能。如果由于情志抑郁,感受外邪等引起机体气机流通发生障碍,就形成了气滞,气滞血瘀,日久就可以引起肿块。故理气散结是防治肿瘤的重要药物。二是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其产生原因很多,如《仁斋指是方》中说:“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则七情乱,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为内所因。外有六淫侵冒,玄府不通,当汗不泄,蓄而为饮,为外所因。或饮食过伤,嗜欲无度,叫呼疲极,运动失宜,津液不行,聚为痰饮,属不内外因。三因所成,证状非一,或为喘,或为咳为呕为泄,晕眩嘈烦,心悸,寒热疼痛,肿满挛僻,瘾闭痞隔,如疯如癫,未有不由痰饮之所致也。”痰浊留在体内日久并形成癌毒。临证常见的化痰软坚的药物有:夏枯草、牡蛎、浙贝、瓜萎皮、海蛤壳、胆南星、法半夏等等。

3.4思想劝导,疏肝解郁

肿瘤患者由于社会及个体的原因,对于自身患有肿瘤,刚开始仿徨恐惧,对此时最需要的是安慰和劝导,中医一向重视人的心理精神因素,《灵枢·寿夭刚柔》有道:“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反之,“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一曰治神,一曰知养生……必先治神。”强调:“必先治神”“治神入手、”“治神为本。”主张:“告之、语之、导之、开之……”肿瘤患者在门诊或者病房相遇,或者建立癌症患者俱乐部,康复肿瘤患者现身说法,同病相怜,做好安慰与疏导工作。健康教育分享是最好的良药,可以增强患者疾病未治好之前的信心。

3.5病证结合,截断扭转

目前中医肿瘤临床实践实际是现代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前提,必须在明确现代恶性肿瘤诊断,给予放疗、化疗、生物疗法、姑息疗法等等,其中综合疗法中,中医的治疗恶性肿瘤时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模式进行的。而截断扭转法是在治疗疾病时,以病证结合模式防治疾病,掌握中医特色,迅速控制病势,截断病原,减少毒副作用的截断方法。临证恶性肿瘤时,常用到截断扭转法,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的《伤寒杂病论》,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均可以对咳喘起到截断扭转的作用,只不过是各方针对的病证不同。在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者异常增生,在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视为癌前病变。如何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向胃癌发展,就可用白花蛇舌草,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抑癌的作用,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的进展起到截断作用,同时也可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向好的的方向扭转。

4结语

现今抗癌中药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治疗肿瘤还是需要辨证论治与辨病相结合、中药药性与药理相结合,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原则,抓住主症,辨证论治,尽量减少中药毒副作用,使中医抗癌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内经》曰“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总之,中医自然疗法,不但理论可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