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孙建,郭双喜)
1、亮点:深耕肺癌,商业化潜力大
1.1、深耕肺癌,多产品组合覆盖NSCLC近80%人群
除了年开始最早上市的本土1.1类创新药埃克替尼多个适应症获批以外,年初至今,贝达药业已成功推动公司第一个大分子产品上市(贝安汀)、凯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2个候选药物/适应症NDA(BPI-D、CM)、1个海外临床获美国FDA批准(BPI-),以及11个候选药物/适应症IND(BPI-、BPI-、BPI-、BPI-、巴替利单抗单药及联用泽弗利单抗、BPI-、BPI-、BPI-、恩沙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强大的产品组合和完善的适应症布局,为公司成为肺癌领域领军创新药企奠定基础。
1.2、埃克替尼主导一代EGFR市场,三代值得期待
-年是国内第一代EGFR抑制剂获批上市高峰期,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相继上市。-年第二代和第三代进口EGFR抑制剂开始陆续上市,为EGFR耐药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年开始本土第三代EGFR抑制剂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二线和一线治疗NSCLC适应症也陆续获批。贝达药业与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BPI-D)二线治疗NSCLC适应症已NDA,一线治疗适应症正进行II/III期临床,预计年NDA(益方生物招股书披露进度),为贝达药业收入增长提供新的增量。
埃克替尼竞争中销售额强势增长。从第一代和第三代EGFR抑制剂市场份额变化可以看出,自从奥希替尼获批上市后,医院中三代EGFR市占率开始逐年快速提升。年一代EGFR抑制剂规模增长明显放缓,-医院销售额逐年下滑(一方面由于三代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低价仿制药竞争和吉非替尼集采压力)。但是面对三代和二代EGFR抑制剂,以及大量一代EGFR抑制剂仿制药一线NSCLC竞争,埃克替尼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并不断抢占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市场,彰显贝达药业出色的销售能力。
公司多个产品成长潜力大。肺癌领域由于较大的患者基数,使得创新药产品中有望不断出现重磅药物,公司第一代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已经突破20亿销售额。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如若获批上市,也有望成为15-20亿重磅品种(年Wind医药库数据显示:奥希替尼医院销售额已经达到17.11亿,放大后的实际销售额预计在40-50亿附近,奠定了较大成长空间)。根据我们测算,ALK抑制剂恩沙替尼也有望成为20-30亿大单品。
2、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打开新空间,医保唯一打造强优势
2.1、埃克替尼仍有空间
年埃克替尼一线和二线治疗NSCLC适应症纳入医保,降价54%,大幅降价也对年短期收入造成些许影响,但是年开始埃克替尼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并维持至年。伴随着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适用于II-IIIA期伴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中国肺癌患者中39%患者为II-III期,43.7%为IV期)在年6月获批上市并纳入年医保(价格降幅38%),我们预计埃克替尼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并持续拉开与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差距。
2.2、埃克替尼术后辅助获益明显,探索更广阔市场
年4月14日,NMPA批准奥希替尼用于IB-IIIA期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R)突变的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年6月3日,NMPA批准埃克替尼用于Ⅱ-Ⅲ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埃克替尼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辅助治疗适应症的第一代EGFR-TKI。
1)埃克替尼mDFS47.0个月vs化疗22.1个月;奥希替尼mDFS未达到(总人群化疗组27.5个月),如果从ADAURA研究中期分析结果进行推演看,我们预计mDFS有可能会超过埃克替尼(需要注意的是非头对头临床研究数据,不具备直接可比性);2)如果从数值(非头对头)上对比埃克替尼和奥希替尼看II-IIIA期患者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希替尼组显著延长了中位DFS(未达到vs19.6个月,P<0.),3年mDFS率80%vs安慰剂28%,埃克替尼mDFS为63.9%,化疗为32.5%。
虽然临床数据的简单对比,埃克替尼在EGFR突变NSCLC患者术后辅助临床数据没有奥希替尼有优势,但是作为唯一纳入医保的NSCLC术后辅助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在推广上更具优势,我们看好埃克替尼在术后辅助领域销售成长性。
2.3、埃克替尼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5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肺癌年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NSCLC占比85%(WHO),EGFR突变患者占比假设45%。假设肺癌患者每年新增2%。
EGFR抑制剂渗透率:1)1LEGFR突变NSCLC:考虑到化疗等竞争,我们假设年EGFR抑制剂渗透率为40%,年提升至45%,年由于埃克替尼进一步降价假设渗透率快速提升至55%,后续每年稳定提升至年80%后保持稳定。第一代EGFR抑制剂占比参考Wind医药库中样本医药销售数据占比假设为35%,后续因为第3代EGFR抑制剂竞争假设渗透率逐渐降低至年5%后保持稳定。2)2LEGFR突变NSCLC:我们假设1LNSCLC使用化疗比例为40%,考虑到EGFR抑制剂用于二线治疗适应症获批时间更早,我们假设2LEGFR抑制剂治疗渗透率为50%(1L为40%),渗透率持续提升至最高80%。3)II-IIIA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根据TheLancetPublicHealth数据假设II-IIIA期肺癌患者占比25%,手术比例80%。
市占率:1)1LEGFR突变NSCLC:埃克替尼市占率参考样本医药数据假设年为50%,假设年因降价市占率快速提升至65%,后不断提升至80%并保持稳定;2)2LEGFR突变NSCLC:埃克替医院销售额占比数据假设年51%,年因降价市占率快速提升至60%并保持稳定;3)II-IIIA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年6月上市后市占率假设为1%,年降价进入医保后市占率提升至2%,随后不断提升至最高渗透率15%。
患者治疗费用:mPFS参考已有临床数据(1L治疗参考CONVINCE研究,2L参考ICOGEN,术后辅助参考EVIDENCE研究),月治疗费用按照用量以及用药频次计算,最后按照mPFS时间乘以月度治疗费用即得到患者平均治疗费用。年和年治疗费用参考医保谈判价格进行计算,假设年开始每2年药价下降幅度为5%。
3、恩沙替尼:放量正起,未来可期
恩沙替尼是一款靶向ALK的小分子抑制剂,临床数据显示出较优的治疗效果。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是一种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可被易位或突变激活,出现异常表达如基因突变、重排及扩增等,激活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肿瘤的生长、分化和迁移。ALK突变患者约占NSCLC患者的5-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年ALK阳性NSCLC在中国和全球的发病人数分别约为4.71万例及11.25万例。
3.1、临床获益显著,优势明显
从临床数据看,恩沙替尼在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中展现出较强的临床获益。公司正在开展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头对头比较恩沙替尼及克唑替尼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截至年12月8日的临时数据显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意向治疗(ITT)人群中,经IRC评估的恩沙替尼组中位PFS为31.3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为12.7个月。在经修正的意向治疗(mITT)人群中,经IRC评估的恩沙替尼组中位PFS未达致及经调查员评估的中位PFS为33.2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为12.9个月。这些一线数据也显示出恩沙替尼疗效较为突出。
二线治疗临床数据看,恩沙替尼不仅在ORR、mPFS相较其他ALK抑制剂具有数值上优势,在脑转移患者中ORR也达到了68.2%,意味着恩沙替尼在二线治疗中具有全面优势。竞品耐药突变仍具优势,有望扩展临床适用范围。研究表明,F和CY是常见的耐色瑞替尼突变,而IT是常见的耐阿来替尼突变。而这几种继发性耐药突变F、GA、CY和T的肿瘤对恩沙替尼特别敏感。恩沙替尼可以扩大可用的第二代ALKTKI的活性谱,这对于后续治疗策略很重要。因此,恩沙替尼可以成为耐克唑替尼患者以及颅内肿瘤控制的新治疗选择。
3.2、脑转移获益好,安全性突出
恩沙替尼有利于有脑转移或无脑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获益。在中国注册类试验中,恩沙替尼在脑靶病变患者中的颅内ORR及DCR分别为68.2%及90.9%,在已上市第二代TKI中处于上限水平。截至年7月1日的全球III期实验中,恩沙替尼在脑转移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64%(克唑替尼为21%),与克唑替尼相比,使用恩沙替尼的无基线脑转移瘤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也显著降低,12个月时前者治疗失败率为24%,而后者为4%。这些结果表明,恩沙替尼有利于有脑转移或无脑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获益。
恩沙替尼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皮疹,多数为轻度至中度,治疗后通常可恢复或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获批第二代ALKTKI所报告的一些常见严重毒性,如胃肠道症状、肺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其独特的毒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亦表明,对其他ALKTKI不耐受的患者而言,其可能是一项好的治疗选择。
3.3、二代ALK快速放量中,看好恩沙替尼脱颖而出
ALK抑制剂国内上市进展:国内获批上市ALK抑制剂包括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第二代抑制剂色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年3月获批一线治疗)和恩沙替尼,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于年4月获批二线治疗适应症。恩沙替尼(贝美纳)于年11月获NMPA批准上市(ALK阳性NSCLC二线治疗),成为本土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1类新药。年3月获NMPA批准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也将参加年新一轮医保谈判续约。
ALK抑制剂竞争格局演变:1)克唑替尼最先上市,年前主导市场。克唑替尼年在中国最早上市销售。根据Wind医院市场数据,上市以来克唑替尼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年纳入医保后量价对冲销售额略有下滑(价格下降71%),年销售额快速提升,目前稳定在年销售4.5-5亿(医院数据非最终销售额)。2)阿来替尼后来居上,强势登顶。阿来替尼和色瑞替尼均于年国内获批上市,但是阿来替尼凭借更优临床数据以及更强获益数据销售额快速攀升,并在年实现医院7.32亿销售额,居于ALK抑制剂销售榜首。
ALK抑制剂行业快速放量期,恩沙替尼有望脱颖而出。伴随着年11月恩沙替尼二线以及年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获批,布加替尼和恩沙替尼年国内陆续获批,我们预计ALK抑制剂市场还有望快速扩容,《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将恩沙替尼纳入了Ⅰ级治疗推荐,一线适应症也于年3月获批上市,二线治疗纳入年医保(降幅为70%,年化费用为13.96万左右),医保助力下有望加速放量,我们预计一线适应症也有望参与年医保谈判,以更优的价格进入年医保,一线和二线适应症纳入医保后,在疗效、安全性等多方优势下,有望进一步加快恩沙替尼放量节奏,销售额实现快速突破。此外公司预计于年向FDA提交恩沙替尼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进一步打开恩沙替尼成长空间。
3.4、恩沙替尼中国销售峰值望达19亿,美国销售峰值望达29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美国肺癌发病人数参考《CancerStatistics,》。NSCLC占比85%(WHO),参考招股书ALK阳性患者占比假设5%,假设肺癌患者每年新增2%。
ALK抑制剂渗透率:1)1LALK阳性NSCLC:参考-医院克唑替尼和阿来替尼销售额数据,我们假设-年ALK抑制剂渗透率分别为40%和55%,并不断提升至最高80%。2)2LALK阳性NSCLC:参考-医院克唑替尼和阿来替尼销售额数据,我们假设-年ALK抑制剂渗透率分别为40%和50%,并不断提升至最高80%。考虑到1L治疗中化疗、阿来替尼等竞争,我们假设一线治疗使用克唑替尼比例为30%。3)美国1LALK阳性NSCLC:美国上市ALK抑制剂种类和数量多于国内,我们假设年美国ALK抑制剂渗透率在50%,并不断提升至80%。
市占率:1)1LALK阳性NSCLC:由于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较早,我们假设年市占率为12%,后不断提升至最高25%;2)2LALK阳性NSCLC:二线适应症在年11月份获批,年市占率假设较小为1%,考虑到临床数据优势,我们假设市占率不断提升至最高35%。3)美国1LALK阳性NSCLC:参考公司年报披露,假设年恩沙替尼美国获批上市概率80%,市占率从年2%不断提升至最高8%。患者治疗费用:mPFS参考eXalt3和BTP-研究临床数据。年治疗费用参考年纳入医保前后费用,并假设年一线治疗适应症降价40%进入医保,年开始每2年价格降幅5%。美国定价参考阿来替尼,汇率按照6.6计算,定价为万/年。
4、贝福替尼:三代主导市场,进口替代望加速
贝福替尼(BPI-D)是公司与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三代EGFR抑制剂。EGFRTM基因突变是引起EGFR抑制剂耐药的重要机制。若使用第一、二代EGFR抑制剂进行一线治疗,有约50%-60%的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EGFR-TM基因突变导致治疗失败,这部分患者推荐继续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剂进行二线治疗,国内已获批二线治疗适应症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年3月)和伏美替尼(年3月)。我们认为如若贝福替尼顺利上市,公司有望凭借埃克替尼销售团队打造的优势跻身三代EGFR抑制剂第一梯队。
4.1、奥希替尼主导EGFR市场,替代空间大
奥希替尼是主导国内EGFR市场,渗透率和进口替代了仍有空间。奥希替尼是第一代至第三代抑制剂中销售额最高EGFR抑制剂。一线和二线适应症均已纳入医保,凭借领先本土三代EGFR抑制剂至少3年上市优势和强大的销售能力市场领先。从数据看:年奥希替尼为代表的三代EGFR医院销售额已经达到20亿+,第一代EGFR医院销售额10亿+(吉非替尼年国内最早上市),第二代EGFR医院销售额2.1亿+(年阿法替尼最早上市)。从成长空间看,三代EGFR抑制剂市场仍有较大扩容空间,包括渗透率和进口替代率。
4.2、二线已NDA,数据较佳
贝达药业与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已经提交NDA申请(二线治疗),预计-年将获批上市,虽然临床试验的mPFS数据尚未成熟,但BPI-D的可信区间下限(9.7个月)已经达到或超过伏美替尼和奥希替尼的中位数,预计最终mPFS会较为乐观。获批后也有望展开与奥希替尼以及国产三代EGFR抑制剂在二线治疗NSCLC市场竞争。考虑到贝达药业在EGFR领域积累的销售网络,我们预计贝福替尼上市后仍有较大的空间。
奥希替尼主导EGFR抑制剂市场。奥希替尼年在中国获批二线适应症,并于年首次被纳入医保,经过两次医保谈判每盒价格从5.1万元降至1.53万元再降至元,患者年治疗费用从最开始超过20万快速下降至6.7万。因此奥希替尼在二线治疗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从年至年,奥希替尼用于二线治疗的渗透率(以患者人数口径计算)依次为2.7%()、11.2%()、17.2%()、20.5%()。首个上市的国产第三代EGFR抑制剂阿美替尼于年3月获批上市,用于二线NSCLC治疗,虽然年间并无医保覆盖,但由于临床中医生已经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接受程度高,且阿美替尼年被CSCO作为一线治疗的推荐方案,因此其2L渗透率在年达到3.2%。
4.3、一线即将NDA,成长空间大
贝福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适应症正处于II/III期临床阶段,参考益方生物招股书中提到预计将于年提交NDA申请,意味着年也有可能获批上市,更大的一线治疗市场有望提供更高弹性。
一线治疗获批三代EGFR抑制剂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年12月)和伏美替尼(年11月),国产品种在年底才开始陆续获批。奥希替尼于年在国内获批用于一线NSCLC治疗,年3月1L适应症纳入医保,患者在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的自费费用为18.4万元(按照1L适应症纳入医保前价格计算),1L进入医保年治疗费用下降至6.7万元。考虑到一代EGFR抑制剂更低价仿制药等竞争,奥希替尼年渗透率较低,仅为4.4%(以患者人数口径计算,益方生物招股书)。随着奥希替尼的一线适应症于年纳入医保,预计其在一线渗透率会不断上升。国产三代EGFR抑制剂上市后也有望快速打开一线治疗成长空间。
4.4、贝福替尼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0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肺癌年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NSCLC占比85%(WHO),EGFR突变患者占比假设45%。假设肺癌患者每年新增2%。EGFR抑制剂渗透率:1)1LEGFR突变NSCLC:考虑到化疗等竞争,我们假设年EGFR抑制剂渗透率为40%,年提升至45%,年由于埃克替尼进一步降价假设渗透率快速提升至55%,后续每年稳定提升至年80%后保持稳定。年第三代EGFR抑制剂占比参考Wind医药库中样本医药销售数据占比假设为50%,后不断提升至最高85%。2)EGFR-TKI耐药后TM突变NSCLC:参考医院数据我们假设年一代+二代渗透率40%,不断下降至20%。TM突变率参考招股书数据53%,并假设年三代EGFR抑制剂渗透率为40%,后不断提升至最高80%。
市占率:1)1LEGFR突变NSCLC:根据招股书披露一线适应症有望H2报产,假设年上市概率80%,市占率为0.5%(尚未报产,预计年上市较晚),后不断提升至最高11%;2)EGFR-TKI耐药后TM突变NSCLC:假设二线治疗TM突变NSCLC适应症年上市概率70%,假设年市占率为1%(已NDA),后不断提升至最高15%。患者治疗费用:mPFS参考已上市药物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假设为10个月。年治疗费用也参考年纳入医保前后第三代EGFR费用,假设年15万/年,假设二线和一线治疗适应症年医保谈判,参考历史上创新药医保谈判价格平均降幅在50%-60%,我们假设年进入医保支付价为7.5万/年,年开始每2年药价下降幅度为5%。
5、生物药:BD快速完善管线,布局I/O
从策略上看,公司为了快速完善管线中对靶点、平台的布局,通过BD方式获得新管线开发权。同时通过自身完善的开发体系,推进至中后期和上市阶段。丰富的品种和靶点为后续产品管线壮大后进行联用提供丰富产品组合可能性,也有望不断强化公司在强势疾病领域的龙头低位。
5.1、单抗、双抗I/O管线快速成形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完善NSCLC产品布局。年2月与天广实就MIL60(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达成战略合作,获得MIL60在中国进行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MIL60为公司肺癌药物管线补充了以抗血管生成为作用机理的大分子抗癌药物,可与EGFR靶向抑制剂和免疫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年11月29日公司公告MIL60联合化疗用于治疗NSCLC和结直肠癌在中国获批上市。有效完善了公司抗体药物在肺癌领域产品管线。
双抗:强化NSCLC龙头地位。年1月,公司与Merus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独家开发和商业化临床前阶段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MCLA-的许可。MCLA-有望与公司其他靶向EGFR的管线产品形成协同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可开发的疗法组合。MCLA-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考虑到EGFR抑制剂市场以及双抗与EGFR抑制剂联用策略,我们预计MCLA-开发成功后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EGFR抑制剂领域低位,并持续开发出联用方案解决耐药问题。
免疫抑制剂:引进PD-1/CTLA-4单抗,拓宽联用方案。年6月从Agenus授权引进了balstilimab(抗PD-1抗体)和zalifrelimab(抗CTLA-4抗体),获得在大中华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用于治疗所有适应症(除膀胱内给药外)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许可。这一授权引进安排为公司以小分子药物为主的产品管线补充了大分子免疫肿瘤疗法,拓宽了管线内药物联合使用的潜力。
根据两项正在进行的独立II期临床试验结果,balstilimab作为单药及与zalifrelimab联合使用,无论PD-L1表达如何,均显示出较好ORR,且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具有可耐受的安全特征。截至数据截止日期年7月31日(ESMO),在经修订意向治疗mITT群体中,balstilimab单药疗法的ORR为14%,与zalifrelimab联用ORR增至22%。此外,balstilimab单药疗法的缓解持续时间中位数(DOR)为15.4个月,而联合用药时未达到。当按组织学分层时,接受联合用药的鳞状细胞癌患者ORR较高(27%),而接受单药疗法的患者的ORR为18%。CDE也已批准公司提交的1)balstilimab作为单药及联合zalifrelimab治疗宫颈癌的II期临床试验及2)balstilimab联合zalifrelimab治疗实体瘤的II期临床试验的IND申请。
5.2、MIL60(贝伐珠类似药)销售峰值望达4.5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NSCLC占比85%,非鳞癌占比70%(WHO),假设肺癌患者每年新增2%。贝伐珠单抗渗透率:参考已经上市原研和生物类似药销售额数据,我们假设-年贝伐珠单抗渗透率分别为10%和15%,并不断提升至最高35%。MIL60市占率:假设年上市市占率为2%,并不断提升至最高6%。患者治疗费用:mPFS参考招股书数据,参考已经上市竞品价格,假设MIL60定价元/mg,用药7.2个月,60kg治疗费用8.64万,假设年价格下降5%,年集采降幅50%,后续每2年价格下降5%。
5.3、Balstilimab/Zalifrelimab用于2L宫颈癌销售峰值望达4.2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我们假设每年新增2%。免疫治疗渗透率:考虑到宫颈癌治疗用药品种较少,我们假设一线治疗用化疗比例较高达到70%,年PD-1药物在宫颈癌渗透率为5%,并不断提升至最高65%。Balstilimab联合Zalifrelimab用药市占率:参考国内临床进度,我们假设用II期数据可以直接报产,并在年国内上市概率为80%,市占率为5%并不断提升至最高25%。患者治疗费用:参考已经上市PD-1药物医保价格,假设联合疗法定价4万/年,年开始每2年价格下降5%。
6、自主研发:管线渐成,未来可期
6.1、BPI-:自主研发CDK4/6抑制剂,即将进入兑现期
CDK4/6抑制剂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70%)的临床活性中已显示出强大的药效。BPI-为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已在体内及体外显示出抗肿瘤活性。BPI-在体外显示出高选择性,并在多种Rb阳性异种移植模型中显示出疗效。
全球已上市CDK4/6抑制剂共5款包括:辉瑞哌柏西利、诺华瑞波西利、礼来阿贝西利、G1和先声药业的曲拉西利以及恒瑞医药的达尔西利。其中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已在国内获批上市。BPI-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HR+、HER2-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处于临床Ⅲ期。体外和体内活性以及临床I期安全性均得到数据支持,后续有望在HR+/HER2-乳腺癌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6.2、强化肺癌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管线渐成
公司在新的潜力靶点,如KRASG12C(BPI-)、SHP2(BPI-)、PIK3CA(BPI-)、FGFR4(BPI-)和TRK(BPI-)积极布局,而且均为自主研发项目,从信号转导通路角度看,有望与已经商业化品种,如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贝福替尼)、ALK抑制剂(恩沙替尼)、VEGFR/PDGFR抑制剂(CM)、PD-1/CTLA-4等产生较好的协同效果,期待更多组合产品不断提升患者获益。
6.3、BPI-(CDK4/6)销售峰值望达4.75亿
测算假设如下:发病人数:年中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参考《GlobalCancerBurdenin》数据,假设乳腺癌患者每年新增2%。CDK4/6渗透率:我们假设一线化疗比例为30%,CDK4/6二线治疗渗透率年为5%,并不断提升至最高70%。BPI-市占率:参考临床进度,我们假设年上市概率80%,起始市占率为3%,并不断提升至最高9%。患者治疗费用:mPFS参考恒瑞医药达尔西利数据,月治疗费用参考进入医保的阿贝西利假设为0.48万,假设年开始每2年价格下降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