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88012.html

来源:格隆汇

作者:医院宋玉琴

医院院长助理。淋巴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兼任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于年12月1日至4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当地时间12月1日12时45分发布了“Zanubrutinib(BGB-)单药用于复发/难治性(R/R)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单臂,多中心,关键Ⅱ期研究结果”的报告。

研究背景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在介导B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的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起到关键作用。MCL中BTK处于持续的激活状态且是细胞存活的关键因素。多种BTK抑制剂(Ibrutinib和Acalabrutinib)在MCL中显示一定活性,Ibrutinib在R/RMCL中(RAY研究)客观缓解率(ORR)为77%,完全缓解率(CR)为23%,Acalabrutinib在R/RMCL中(ACE-LY-研究)ORR为81%,CR为40%。

Zanubrutinib是一款在研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创新性的结构改造使其对BTK靶点特异性显著提高、“脱靶效应”降低,并拥有更优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图1中可见Zanubrutinib在外周血和淋巴结中均显示持久的BTK靶点抑制,其中mgbid使用时94%的患者淋巴结BTK占有率超过90%,血浆BTK占有率的中位数为%。因此Zanubrutinib在MCL患者中可能带来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

图1Zanubrutinib在外周血和淋巴结中均显示持久的BTK靶点抑制

研究方法

BGB--(NCT03970)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关键的、单臂、多中心Ⅱ期研究。入组既往1~4次治疗的R/RMCL患者,所有患者接受Zanubrutinibmgbid的治疗方案,直到出现疾病进展(PD)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终点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ORR(Lugano标准)。

研究结果

截至年3月27日,共有86例R/RMCL患者入组接受治疗。患者治疗情况如图2:

图2患者治疗情况

患者基线特征如图3:

图3患者基线特征

中位随访时间为35.9周(范围:1.1~55.9周),85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83.5%(n=71),CR为58.8%(n=50)。疗效评估结果见图4。

图4疗效评估结果

12周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0%,24周时PFS为82%,中位PFS未达到(图5)。

图5PFS曲线

治疗期间出现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TEAE)为32.6%。在特别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