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感觉身体不适,没想到却被查出恶性肿瘤,计算着生存期度日,这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感觉,是肿瘤给人带来的传统感觉。
但是近日,医院放疗科主任魏炜时,改变了谈癌色变的旧观念,早发现,早治疗,调强放疗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开启新的人生。
魏主任介绍,据文献统计,70%的恶性肿瘤病人,治疗的某一阶段需做放射治疗。WHO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18%,化疗治愈5%。县医院放疗科年平均治疗余人次,治疗有效率95%以上。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较之别的科室,放疗科多是恶性肿瘤的患者,他们不轻易谈论生死,对于未来的打算,更是患者之间的大忌。也许在他们看来病危通知书下达的那天,也就是倒计时进入加速的时刻。
医院很多患者看到了生机。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都成为了魏主任的老患者,或五、六或一两年,因病相识,从无望变成期望,这个科室一直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病例一:下了“病危”的患者现在安然无恙谈及不可能变为可能,魏主任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一位三年前的患者,患者刚入院时,是带着氧气袋从省院转来,在省院转来时,已经是下了多次病危通知书的状况,患者的寿命不出一个月的时间,这是当地医生给出的结论。
患者家人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结医院求助。魏主任回忆患者来时症状的确危重,胸上段食管癌肿瘤压迫气管明显,用老百姓的话说就像被人掐着脖子不能呼吸一样,不动还喘,首先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再行调强放射治疗,一个疗程下来,患者有了明显好转,如今的她,不单呼吸系统症状缓解,食管原发肿瘤控制的相当好,可以正常进食,呛咳症状消失,肿瘤标志物检测正常,每三个月定期来院复查。
病人治疗前后CT片子比较
病例二:当初躺着进来,如今走着来治疗57岁的张先生,谈及自己过去两年的治疗经历,可以用传奇来概括。因为胸闷憋喘,医院看病,却被告知已经是肺腺癌晚期,当即建议收入院治疗,不认可的张先生当时并不在意,回家没多久就出现了症状加重的状况,直到在家中因为医院才意识到疾病来势凶猛,赶忙医院。患者来院时,有大量的胸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右侧主支气管受压明显,患者憋喘严重,治疗迫在眉睫。对此,在魏主任的一系列精心治疗下,症状明显缓解。如今的他再没有当初躺着入院时的病态,每个月定期复查时,都要和魏主任畅聊半天,精气神十足。
魏主任介绍,科室作为全省较早开展肿瘤放射治疗的专业科室,始终注重规范化放疗的推广,使脑瘤、肺癌、食道癌、鼻咽癌、喉癌、乳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等常见肿瘤的放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多年来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肿瘤同步放化疗、适形放疗、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及靶向治疗和中药辅助肿瘤治疗的相关工作。在放疗病人预后指标检测、放射性肺炎的预防、药物增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绩。
放疗开启3D时代损伤越小越精准
“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采访中,魏主任强调,近八成的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放疗尽快重获健康。而放疗是什么?很多人对于放疗的理解,还停留在会掉头发,会杀灭很多白细胞,是把双刃剑的旧观念上。
魏主任介绍,放射治疗总体原则是尽量提高肿瘤区剂量,同时尽量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达到杀灭肿瘤,又不严重损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
如今的放疗技术更加精准,针对于不同部位的肿瘤,以及肿瘤的不同分期,都有不同的放疗方式的选择。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已经从普通放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如若根据临床中放射治疗目的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根治性放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来源、分化程度、发生的器官和组织、临床分期、大体类型及瘤床,对放射线敏感程度和病人状况。通过放疗获得持久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病人在放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姑息性放疗一般分期较晚(有转移),病人健康状况差,对放射线抗拒等,通过放疗缓解由肿瘤引起的局部症状,如癌性疼痛、出血、压迫或侵犯引起的梗阻。
在魏主任来看,放疗虽好但是也要因病情来看。根据放射治疗适应症来看,首选放疗的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上段食道癌等,次选放疗或配合其它治疗的有颅内肿瘤,上颌窦癌,下咽癌,肺癌,下段食道癌,胸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更多情况是选用放疗与手术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同步及序贯放化疗。
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先手术,手术失败后则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失败后化疗,而是要组织相关科室的人员共同制订目的明确、有根据、有计划且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做好心理建树让患者知情配合才有希望。
癌症对每一位患者的影响,可以说是不仅是生理的异常,更是心理的打击。“不难发现,入住我们这个科室的患者,都经历了明显的性格转变。消极、厌世、失落、抑郁……都是常有的事。”魏主任介绍,但是疾病来了,积极应对赶快治疗才是对策,如何调节患者的心理落差,尽快让患者配合治疗,重燃信心,这就是每位医护人员的必修课了。
临床经常能遇到患者家属不想让患者知道疾病状况,怕患者承受不来。但是更多的案例见证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更容易胡思乱想,也会背着家人私下打探,在这种情况下知道自己的疾病状况,打击比直接告知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入院后,循序渐进的向患者告知,让患者参与到我们每一步的治疗中,这样在治疗中,看到希望。在积极参与中斩获希望。
文字:颜凉
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