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估计,年全球霍奇金淋巴瘤新发患者例,死亡患者例;中国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人数约例,发病率约0.4/10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临床接诊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75%是早期病例,晚期病例相对较少。发病年龄呈双峰态分布,许多病例是25岁左右的年轻患者,而另一类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95%患者是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结节硬化型,其次是混合细胞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约占5%,非常少见。

分享一例从PD-1抑制剂转换到维布妥昔单抗的IV期结外侵犯霍奇金淋巴瘤病例:患者19岁年轻女性,因胸闷,胸痛,发热住院,住院检查时发现患者存在纵膈、肝脾、骨骼侵犯。最终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IV期结外侵犯,病情非常严重。

根据当时药物上市情况以及患者经济情况,一线采用PD-1抑制剂联合AVD方案后,出现IV度严重皮疹,根据临床指南,需要停药。随后,该患者立即进行传统ABVD方案化疗,但2个疗程后患者骨骼侵犯无法评估,未达到完全缓解。

之后基于ECHELON1研究结果,该患者接受了AVD方案联合维布妥昔单抗治疗,2个疗程后,病情完全缓解,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或神经毒性。该患者总体应用6个疗程化疗,目前已达完全缓解,后续似行2-4个疗程的维布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

这位年轻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并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可以看到,维布妥昔单抗联合AVD方案给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维布妥昔单抗可以说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硬核代表,它首先与细胞表面的CD30结合,然后把细胞毒药物带入细胞内,杀死肿瘤细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现有的临床数据来看,维布妥昔单抗加上AVD方案对于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总体有效率高达80%,CR率高达75%;维布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也达到75%,CR率达到34%,而且能延长患者生存,中位OS可达40个月,这个数据非常惊人。

安全性方面,维布妥昔单抗的副作用不明显,临床未发现具有致死性的毒副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是外周神经毒性。

基于国外文献,维布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时需要注意剂量问题,因为维布妥昔单抗存在一定的骨髓抑制毒性,尤其是对于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因此化疗方案可能需要适当减量。

另外,若化疗方案中存在神经毒性药物,那么需要去除这些神经毒性药物(长春新碱),以避免叠加发生严重的神经毒性。

霍奇金淋巴瘤一线化疗已不再使用BEACOOP类强化方案,AVD方案联合CD30单抗药物可治疗这些难治患者。除了霍奇金淋巴瘤之外,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CD30阳性B细胞淋巴瘤等,维布妥昔单抗均有望改变这些一线难治患者的治疗模式。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针对淋巴瘤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比如已经上市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联合第二代CD20抗体;CD20靶向ADC药物;抗人CD19CAR-T细胞注射液;重组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第二代CD20抗体联合来那度胺等。

有意向的病友可以拨打领募医药官方热线--,希望抗癌路上,能少一丝无奈,多一点希望。

往期精选

官方

--

领募临床试验列表(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