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科朱芳张利玲伍钢

病史

患者,男性,53岁。

患者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片状、团片状及粟粒样结节影。

患者于外院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半年,复查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无明显好转,且范围较前扩大。

年3月

患者因“左侧鼻塞,伴左耳听力稍下降近1个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行电子鼻咽镜检查,发现左侧咽隐窝新生物。

年4月14日

患者行鼻咽部新生物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左侧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CD20(+)、BCL-2(+)、Kappa(+)、IgM(+)、Lamda(-)、CD21(FDC网缩小)、CD23(FDC网缩小)、CD3(-)、CD10(-)、BCL-6(-)、MUM-1(-)、CD5(-)、CyclinD1(-)、IgD(-)。

年4月19日

患者收入我科,行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提示鼻咽后壁增厚,代谢增高;胃大弯侧胃壁增厚,代谢增高;右中下肺及左肺叶团片影,代谢增高;以上病灶考虑恶性淋巴瘤浸润可能,全身其余探测部位未见明显淋巴瘤病变及浸润征象(图1)。

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多发糜烂充血,胃体大弯侧肿胀增厚;超声内镜提示胃体大弯黏膜肌层明显增厚,最厚处1.8cm。肺部CT提示双上肺肺气肿,双肺局部肺大泡形成;双肺多发片状、团片状高密度影,双肺多发粟粒状结节影;双侧胸膜增厚、粘连。

分别于胃镜下行胃体组织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右下肺组织活检,病理报告均为MALT淋巴瘤。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乳酸脱氢酶、血β2-微球蛋白检查等均正常;13C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心电图、心脏彩超、骨髓细胞学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MALT淋巴瘤ⅣA期(累及鼻咽、双肺、胃)

治疗经过

该患者鼻咽、胃体、胃窦、双肺多发病变,均为结外器官,并且病变范围广泛,故初始治疗以化疗为主。

考虑初始治疗若给予全量化疗,有胃穿孔风险,遂分别于年5月5日和5月27日,行利妥昔单抗mg/m2ivd0+环磷酰胺mg/m2ivd1+多柔比星25mg/m2ivd1+长春新碱1mgivd1+泼尼松60mg/(m2·d)pod1~5(R-miniCHOP)方案2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经PET/CT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

年6~10月,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利妥昔单抗mg/m2ivd0+环磷酰胺mg/m2ivd1+多柔比星50mg/m2ivd1+长春新碱1.4mg/m2ivd1(每次≤2mg)+泼尼松mgpod1-5(R-CHOP)方案。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经PET/CT疗效评价为PR(肺部少许残留,图2);分阶段予胃、鼻咽及肺残留病灶放疗,照射剂量为24Gy/12f。

全部治疗于年1月结束,患者随访至今,病情无明显进展。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年6月2日B2版,欢迎转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