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肿瘤免疫治疗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应答模式似有别于传统治疗,评价方法也不同于固有观念。本期将分享一例免疫治疗后出现假性进展,仍获长期生存和持久应答的复发转移晚期肝细胞癌的病例,以飨读者。
晋鑫
医学硕士
东南大医院
/医院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熟悉各类肿瘤的诊疗规范及个体化治疗,擅长食管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大肠癌及恶性淋巴瘤等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发表SCI及中华系列文章多篇。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57岁。
主诉:肝癌肺转移综合治疗后2周余。
现病史:
年7月3日,行“全麻下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膈肌部分修补术”,术后病理提示:肝左叶肝细胞癌,粗梁型,III级,MVI分级=M0;慢性肝炎G2S3,慢性胆囊炎;
年3月,患者自觉右肩背部酸痛不适,胸部CT提示:右上肺占位;
年3月20日,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右上肺低分化腺癌,肝转移可能性大;
年4月10日,予以患者XELOX方案化疗,共用药2个周期,病情出现PD;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乙肝病史14年;饮酒史约30年,每日2-3两,已戒酒;无吸烟史。
查体:ECOGPS评分:1分,BSA:1.65m2,右上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辅助检查: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乙肝病毒DNA定量:IU/ml。
影像学检查:右肺上叶肿物,大小约71mm。
诊断:肝细胞癌术后肺转移,BCLCC期,肝功能Child-PughA级,ECOGPS1分;乙型病毒性肝炎。
图1:年5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前胸部CT
治疗经过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年6月14日起予以替雷利珠单抗mgivQ3W治疗。
治疗2周期
靶病灶大小:73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2:年7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2周期后胸部CT
治疗4周期
靶病灶大小:84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3:年9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4周期后胸部CT
治疗6周期
靶病灶大小:94mm。
总体疗效评价:PD(患者右肩背疼痛消失,经评估后确定为假性进展)。
图4:年10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6周期后胸部CT
治疗12周期
靶病灶大小:98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5:年2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12周期后胸部CT
治疗18周期
靶病灶大小:71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6:年6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18周期后胸部CT
治疗24周期
靶病灶大小:72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7:年10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24周期后胸部CT
治疗30周期
靶病灶大小:70.7mm。
总体疗效评价:SD。
图8:年3月,给予替雷利珠单抗30周期后胸部CT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2年余,发生肺部转移,合并乙肝肝硬化,曾予以患者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病情出现PD。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以患者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用药至6周期出现假性进展,之后靶病灶开始出现缩小,截至最近一次随访,疗效稳定在SD。截至目前,患者总生存期(OS)已达到23个月。用药期间,患者未见明显疲乏、皮疹、瘙痒、腹泻等不良反应,总体耐受性良好。
专家点评刘勇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东南大医院
/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江苏省“”人才,“六大高峰”人才,“卫生拔尖”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委
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淮海协作组主委
中国医促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副主委
吴阶平基金会膳食与营养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内科支持治疗专委会副主委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生物治疗协会常务理事
徐州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疼痛学会姑息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晚期HCC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靶向治疗或系统化疗,但仍存在全身毒性较大、无法满足保留一定肝功能需求等问题。免疫治疗历经十余年发展,已为HC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靶向药物[1-3]而言,PD-1单抗[4-6]单药治疗晚期二线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ORR)相对更高(14%-18.3%vs4%-11%)、总生存期(OS)更长(12.9-15.1个月vs8.5-10.6个月),显示出了良好的获益。基于此,国内外已有多项指南推荐免疫治疗作为晚期HCC治疗的新选择[7-10]。
替雷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对IgG4的Fc段进行了特殊修饰的抗PD-1抗体药物,避免了Fc段与FcγR效应细胞的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ADCP可能性,从而避免T细胞消耗,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11,12]。此外,替雷利珠单抗Fab段具有独特的抗原结合表位,与靶点亲和力更强,解离速率更慢,比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单抗慢约倍和50倍[13]。研究显示[14],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晚期二线肝细胞癌患者的ORR高达18.8%,DCR也达到56.3%,在同类药物中也处于领先水平[2-6]。经临床综合评估,予以患者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包括化疗在内的传统治疗,通常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的,而免疫治疗则是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诱导人体自身免疫调节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也导致了,免疫治疗在应答模式上可能会发生假性进展,即由于免疫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被激活,T细胞重新识别肿瘤细胞并大量进入肿瘤区域,使得肿瘤细胞产生炎症性肿胀,在影像检查中呈现出病灶进展的假象。
本例患者经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至第6周期,肺部病灶在影像学上从71mm增大至94mm,按照传统的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为PD。但是,患者的体力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甚至患者右肩背疼痛缓解消失,结合免疫治疗特点,考虑患者出现假性进展。由于大量免疫细胞向肿瘤病灶聚集与浸润,意味着肿瘤细胞被杀死的概率增大,因此考虑患者仍可能获益,予以继续治疗。自用药18周期后,肺部病灶缩小至71mm,随访至今病情平稳且无明显进展。尽管假性进展在免疫治疗领域不太常见,但仍需要临床医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例患者通过临床医生对假性进展的有效识别,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生存获益。
患者最佳疗效评价为SD,看似临床获益有所局限,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肿瘤免疫治疗以后,长期SD预示着免疫治疗进入持久应答。研究显示[15],经PD-1单抗二线治疗后评估为SD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长达3年的随访过程中,死亡风险较多西他赛组仍然可以降低40%左右,有明显的长期生存获益。截至发稿时,患者已获得超过23个月的OS,显示出了替雷利珠单抗持久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在本例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疲乏、皮疹、瘙痒、腹泻等不良反应,整体安全性良好。
本例患者总体疗效平稳,应答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至今总生存期已近2年,预后生存长期稳定、持久获益。虽然按照RECIST1.1的标准,评估为PD的患者意味着病情恶化,但实际上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都显示出缓解的迹象。此类患者继续PD-1单抗治疗,病灶可能会再度缩小,因此依据irRECIST标准,建议在第?次影像学进展后的4-6周再次进?PD的确认。基于肿瘤免疫治疗假性进展的存在,PFS可能也不能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疗效获益。因此,结合肿瘤免疫治疗长期生存和持久获益的治疗特征,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更需要结合OS和DOR的综合进?考量,未来或许可以将治疗某段时间后的OS率作为肿瘤免疫治疗总生存获益的预判指标之一,但这方面仍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来探讨,以期能够使更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Abou-AlfaGK,etal.CabozantinibinPatientswithAdvancedandProgressing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ESTIAL.NEnglJMed.Jul5;(1):54-63.
[2]MeyerT,etal.Ramucirumabinadvanced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elevatedalpha-fetoproteinfollowingsorafeni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