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故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marrowdependentlymphocyte)或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dependentlymphocyte)。主要定居于淋巴结浅皮质区及脾脏白髓的淋巴小结内。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humoralimmunity)。B细胞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占脾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0%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总数的25%

1、B细胞的起源

B细胞的祖先是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胎肝和骨髓。造血干细胞子代产生淋巴启动多能祖细胞(Lymphoid-primedmultipotentprogenitor,LMP),而这些祖细胞又能产生髓样细胞或淋巴样细胞。然后,LMP产生淋巴样祖细胞(CommonLymphoidProgenitors,CLP),其可产生T细胞、B细胞、天然杀伤细胞(NK)和树突细胞(DC)。B细胞发育需要在特定的骨髓和胎肝里的微环境,出生前,完成从胎肝向骨髓的转移。

2、B细胞的发育场所

B细胞是在初始淋巴器官发育的,B细胞受体(Bcellreceptor,BCR)是由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Igα和Igβ共受体以及辅助信号转导元件组成的完整的B细胞受体复合体,这个复合体贯穿B细胞发育和存活整个过程。Smlg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

在初始淋巴器官中,自身反应性BCR和无功能BCR收到了选择信号后,可通过受体轻链编辑,细胞无能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发生改变。

初始选择过程的幸存者释放到血液中,然后从脾脏、淋巴结和其他次要淋巴组织和器官中释放,其中特异性选择继续。

B细胞分化是一个诸多分子参与的过程,包含诸多转录因子(PU.1、Ikaros、ID-1、E2A、EBF和PAX5),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分子(CD10,CD19,CD20,CD21,CD24,CD34andCD38)。

其中,CD19是一种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表达的信号转导分子,直到成熟的浆细胞阶段(不包括),它是B细胞识别的最好的临床标志。

每个B祖细胞都可产生大量B细胞。有些B细胞发育为成熟B细胞,大多数成熟B细胞会死亡,少数成为长期存在的记忆B细胞或者浆细胞。

微环境也在外周B细胞发育中起作用,每一种微环境都使B细胞能够接合不同的抗原。

脾脏中的边缘性B细胞(MZB细胞)是在等待细菌类病原体。在淋巴滤泡中,参与抗原反应的B细胞与滤泡T辅助细胞(TFH)细胞和DC细胞协同作用,以最大化免疫应答。在生发中心,B细胞利用类别转换和体细胞突变来修饰和优化其IGS的功能和亲和力。在粘膜表面下,B细胞则表达IgA。3、B细胞发育的关键:产生功能BCR

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Ig重排是分阶段完成的。首先,Pre-B细胞先是重链重排DH和JH先重排,DJH,然后VH加入为VH-DJH,再之后在Pre-B细胞晚期啊,轻链VL和JL加入。

具有完整功能BCR的产生,对于preB细胞后期的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形成稳定的前BCR后,终止进一步的H链重排(等位基因重排),随后是四到六个周期的细胞分裂(这一过程与细胞大小的逐渐减少有关)。晚期的Pre-B细胞重新激活RAG(re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