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不会有什么人觉得“发热”是好事,可事实上,“发热”却是发布健康警告的“好帮手”。拿肿瘤病人来说,临床上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以提醒疾病的发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让癌症病人头疼的发热问题以及应对办法。
杰玛健康
癌症引起的发热和普通发热有什么区别?
很多疾病都会有发热的表现,即使是癌症的高危人群,也不必一发烧就胆战心惊,以为自己就是中了癌症的“招”。
那么,癌症引起的发热与普通的发热如何区别呢?
一是癌症发热,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的化验检查结果,而大多数疾病的发热均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二是癌症发热不会觉得冷,而会觉得很热。体温一般在37.5—38摄氏度之间。
三是癌症发热时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抗癌药物后可退烧。
四是在不少时候,癌症发热常为首发症状,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
因此,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退烧,医院诊断鉴别,找出真正的病因。
肿瘤患者发热的常见原因
癌症病人之所以会发热,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治疗使得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细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发烧。此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癌症本身都可引起发热。其中最常见的为以下三种:
感染性发热;
肿瘤热;
药物热。
感染性发热肿瘤患者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尤其常见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
引起感染性发热的原因
一、首先,患者身体一般会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等等)。
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的情况,首先应该想到可能存在“管子感染”的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处理不好会形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医院拔管,并行对症处理。
二、其次是手术伤口感染,或者长期卧引起的床褥疮,或破溃伤口感染。
三、化疗后发热。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患者中约70%的发热由感染引起。
四、感染性疾病中又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因此也要首先考虑。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通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少数见于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感染性疾病中的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等综合分析,并做选择性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确定感染部位
发热伴咽痛、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升高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发热、咳嗽、胸痛可能为肺炎,摄胸片可明确诊断;
发热伴大量脓臭痰提示为肺脓肿;
发热伴右上腹痛、黄疸,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
发热伴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结合尿液检查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发热伴咽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结合血涂片中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
发热伴皮疹、关节痛、脾肿大及明显全身毒性症状,提示为败血症,可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加以确诊。
辅助性检查
另外,如果确定是感染性发热,要分析病原体是什么,就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往往较病毒感染明显。
尿常规。
便常规。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提供做相应的其他检查(细菌感染可为局部,亦可为全身感染,引起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有结核、伤寒、副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可通过血培养肥达反应、PPD试验、超心声动图等进行鉴别)。
肿瘤热什么是肿瘤热?
肿瘤热是肿瘤本身引起的副癌综合征,主要表现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和肾癌,也可以发生在实体瘤的进展期,尤其是原发性肝癌和肺癌。
肿瘤热有什么特点?
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间超过2周,间歇性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及弛张热为主,少数呈稽留热,体温多在37.5-38.5℃,少数可高达40℃左右;
能除外其他各种医源性因素发热,期间中毒症状常不明显,与发热的程度及时间不成比例,畏寒及与发热相应的心动过速也较少见或轻度,无明显的消化障碍,食欲往往无明显减少;
各种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而应用萘普生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常能奏效,继续用药可维持正常体温。
引起肿瘤热的原因有哪些?
肿瘤生长迅速,细胞发生坏死,坏死的组织被人体吸收而发热,俗称吸收热,且胖瘤细胞可释放致热源导致发热。
癌细胞刺激机体,使白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而白细胞可产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失效而发热。
脑转移后中枢性发热。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脑膜癌,脑膜白血病等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脑转移引起的发热一般特点: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疗效欠佳。
癌症晚期由于电解质不平衡,机体代谢失调,导致发热。
癌症病人最终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耗,以致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
再次、放疗后发热。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肿瘤热的治疗药物
肿瘤性发热处理的关键重在诊断。鉴别常见导致发热因素后,其对症性治疗处理反而相对简单,包括物理降温治疗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治疗包括对全身和局部进行酒精/温水擦浴,擦浴时可擦拭患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必要时进行冰袋及灌肠降温。药物降温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的退热处理,若长期使用还应考虑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当然,治病需对因,适当的抗肿瘤治疗如能奏效,发热可望消失。因此,能肯定或强烈怀疑为肿瘤直接相关的发热,化疗及放疗均非禁忌症。
药物热什么是药物热?
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
还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也会导致发热,比如输注白蛋白,输血等;
由于脑肿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症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一般比较罕见。
药物热治疗
药物引起的发热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停药后24小时内热会自行消退。
一般处理方法是多饮水,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常规退热药。
肿瘤患者发烧处理措施1、对于肿瘤病人,一旦发热,应该更积极的寻求医生帮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2、若无专业医生指导,患者和家属千万不要擅自用药。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不对症并且诱导耐药,破坏体内正常菌群;盲目降体温可能掩盖症状,降低人体免疫力,造成病情迁延甚至加重。
3、绝对要卧床休息,同时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4、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用50%酒精擦浴、擦背部、胸部和四肢;或冷水、冰块、冰袋置于大血管、前额处和腋窝处;温水擦浴时加入适量薄荷油等都是降温的必要选择;也可以用10%氯化钠溶液冰袋降温。
5、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退烧后,可以食用清鸡汤面,菜泥粥等食物。到病情恢复后期可以多补充瘦肉、鱼、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6、发热后汗出,注意及时更换衣服。
7、及时更换床上用品,注意卫生,还要防止褥疮。
8、持续发热时。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沟通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癌症病人发热的原因不尽相同,处理的措施也不同,基本原则是确定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对每一病例应作具体的分析,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注意鉴别,不能盲目用药。
杰玛健康温馨提示:肿瘤的发生是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惯中容易引起基因物质变化的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从而引起基因信息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后天获得的,也可以是世世代代累积起来,经过遗传传递下来的。因此,早期发现自己的内在肿瘤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才是肿瘤防治的关键!
赞赏